據記者了解到,進入4月,家裝業(yè)本應該是消費旺季,而北京家裝店賣場里客人稀少,交款臺前更是難見排隊現象。自去年8月到當年年底,北京家裝店已經更換了三個不同品牌的家裝公司了。記者還發(fā)現,上演“撤店門”的不是只有藍景麗家,紅星美凱龍、居然之家、集美家居等家居賣場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市場冷清、客流減少、昂貴的場地租金,種種壓力之下,家裝企業(yè)的撤店潮越來越集中。
“最近生意不好做。”經營裝修公司的王老板焦慮地對記者說,從2月下旬到3月上旬,他們公司只接了兩個二手房裝修的小單子,“再這樣下去,像我們這樣成本并不很大的小公司很快就扛不住了。”
康潔集成家居公司銷售負責人劉麗對記者表示:“受房地產調控影響,房屋交易量大幅下滑,訂單減少,是家裝企業(yè)銷售業(yè)績下滑的直接原因。”
隨著本輪針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政策密集出臺,作為房地產市場下游產業(yè)的家裝市場自然無法獨善其身,輻射效應導致家裝需求增長放緩甚至停滯,整體市場需求的減少導致競爭更加激烈。
“一方面市場需求減少加劇競爭,另一方面企業(yè)的經營成本卻在頻頻增長,進一步壓縮了企業(yè)的利潤空間。”某知名品牌家裝公司的采購負責人告訴記者,在這種情況下,企業(yè)只能在“漲價與不漲價”間痛苦徘徊,想通過降價搞促銷更是有心無力。
業(yè)內人士分析認為,造成家裝企業(yè)經營成本上漲的因素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生產成本的提高,煤、電、油等能源和木材、金屬、PVC(7050,95.00,1.37%)等原材料的價格持續(xù)上漲,加之建材行業(yè)屬于高耗能、高污染行業(yè),企業(yè)為了應對國家近期一直提倡節(jié)能減排的號召,對于生產技術必定有所改進,無形當中增加了生產成本;另一方面是運營成本不斷增加,國內油價、氣價上漲,運輸成本也跟著上漲,而去年嚴重的通貨膨脹進一步助推了價格的上漲。
“就目前的情況看,向上,房地產的調控已無松動的可能,向下,滯漲帶來的通貨膨脹,內需不振,制造業(yè)倒閉風險加劇。并進一步傳導到實體經濟,使得消費和投資萎縮。”接受記者采訪的多位業(yè)內人士分析稱。
官方統(tǒng)計顯示,2012年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中,出口和投資的增長都將面臨一定的下行風險,而消費有可能成為經濟發(fā)展的亮點。
商務部研究院發(fā)布《2012年消費市場發(fā)展報告》稱,今年消費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率將首超投資,成為經濟增長的第一拉動力。問題是,在實體經濟普遍不景氣的背景下,如何拉動消費才是最頭疼的問題。
繼家電“以舊換新”之后,商務部今年3月份提出的家具“以舊換新”補貼政策正是拉動消費的新措施之一,該政策目前已經在北京一些家居賣場開始試點,但記者了解到效果卻不容樂觀。
“家具與家電不同,家具品類繁多,材質不一,補貼方案要復雜得多。此外,由于物流、拆解成本較高,以及再利用率較低,舊家具回收處理難等問題也已經在企業(yè)行為中顯現出來。”一位試點賣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商務部人士分析認為:“其實,這種補貼性的促進政策只會促進某個行業(yè),或者某些產品的消費,甚至只是促進了一些廠家的銷售增長,難以從本質上帶動整個消費。因為大家的消費能力是有限的,以補貼的形式拉動群眾對某些產品的購買必然會抑制對其他商品的消費。”
上述商務部人士稱:“對于財政方面,采取降稅的方式比補貼的方式要好得多。給企業(yè)直接降稅,降低產品的成本,商品價格降下來,老百姓自然消費得起。而補貼的形式不可諱言地會經過層層盤剝,能受益的基本都是特定的企業(yè),難以真正拉動消費。”